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省人口计生委、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南省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设备和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09 07:50: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省人口计生委、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南省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设备和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人口计生委、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南省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设备和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湘人口发〔2005〕17号

各市、州人口计生委、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将《湖南省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设备和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湖南省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胎儿性别

鉴定功能的设备和终止妊娠手术

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省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设备和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根据《湖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

娠规定》(省政府第194号令,以下简称《规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

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设备的管理

第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含个体诊所、民营医院)购置、使用具有鉴定胎儿性别功能的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设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诊疗科目设有超声诊断项目和染色体检测项目;

(三)超声诊断人员由注册执业医师担任,乡镇可以由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担任;染色体检测技术人员只能由注册执业医师担任。

第三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购置、使用具有鉴定胎儿性别功能的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设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服务项目设有孕环情监测项目和染色体检测项目;

(三)超声诊断人员和染色体检测人员必须由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并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染色体检测技术人员还必须由注册执业医师担任。

使用超声诊断仪开展孕环情监测以外的临床诊断项目,必须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资质条件。

第四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购置、使用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等具有鉴定胎儿性别功能的设备,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在一个月内分别向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

(一)提交机构和设备操作人员资质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设备购置发票或者相关证明材料;

(二)填写《具有胎儿性别鉴定功能的医疗设备备案申请表》;

(三)备案单位对申请机构及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资质审查,留存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签署备案意见;

(四)备案单位与符合备案条件的申请机构签订《超声诊断仪和染色体检测设备管理使用责任书》。

《超声诊断仪和染色体检测设备管理使用责任书》每年签订一次。设备操作人员发生变更时,有关机构应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备案单位申请操作人员变更备案。

原已购置、使用上述设备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本办法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将有关情况分别报主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超声诊断和染色体检测工作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其它人员不得从事这两项工作;使用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设备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每年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一次责任书,并定期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六条 依法开展超声诊断、染色体检测业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超声诊断室、染色体检测室的醒目位置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警示标志。

第七条 实施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实行定点挂牌管理。

医学上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须经省、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批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实施机构必须组织三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审核,出具医学鉴定证明,并分别签名。确需终止妊娠的,鉴定机构应当通报被鉴定对象所在的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和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检测或者对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进行超声诊断,应当有两名以上医务人员参与,准确、真实地填写省统一制发的《产前诊断染色体检测登记表》和《超声检查登记表》,并共同签名。在检查前及书写报告时,应当认真核对被检查者姓名、年龄、检查部位等,并妥善保管好登记和检查记录;在出具孕妇及胎儿身体健康检测报告时,除胎儿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外,不得含有胎儿性别的内容。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孕环情监测按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登记。

二、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

第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含民营医院)开展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业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诊疗科目设有引产技术服务项目;

(三)手术人员由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注册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业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设有引产手术服务项目;

(三)手术人员必须由经过一年以上专业进修、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的注册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一条 依法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业务的机构,应当在妇产科、人流室、产房、手术室等有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警示标志。

第十二条 获准开展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施术前必须查验、登记《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并将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作为病历附件一同保管;受术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不予施术,并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置。

第十三条 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及其他特殊情况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需要紧急施行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须经2名以上医师确认后方可施术,并在施术后24小时内报告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依法开展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及接生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接生和新生儿死亡登记制度,每季度向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登记情况。

依法开展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接生和新生儿死亡登记制度,每季度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登记情况,同时抄送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三、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终止妊娠药品主要是指下列药品:

(一)米非司酮片(别名:抗孕酮);

(二)米索前列醇片;

(三)乳酸依沙 啶注射液(别名:利凡诺注射液、雷弗奴尔注射液);

(四)催产素注射液(别名:缩宫素注射液);

(五)卡前列甲酯栓(别名:卡孕栓)。

第十六条 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药品零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未依法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

任何单位不得为药品零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未依法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代购终止妊娠药品。

依法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是指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在其诊疗科目中注明有妇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十七条 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禁止不具有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机构和个人使用终止妊娠的药品。

经核准开展产科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正常使用催产素的除外。

第十八条 依法取得终止早期妊娠手术服务项目资格的机构,只能购用除乳酸依沙吖啶注射剂(商品名:利凡诺、雷弗奴尔)外的其它终止妊娠药品。

第十九条 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凭处方调配和使用终止妊娠药品,并建立处方档案。

终止妊娠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禁止非妇产科医生和非计划生育手术人员开具终止妊娠药品处方。

第二十条 终止妊娠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在向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销售终止妊娠药品时,应向销售对象索取获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资质证明,留存复印件备查。

终止妊娠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应建立真实完整的终止妊娠药品购销记录。

第二十一条 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应制定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并建立真实完整的终止妊娠药品购销和使用记录。

购进和使用记录至少保存三年。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法定职责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和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进行经常性监督管理,定期清理、检查医疗市场和终止妊娠药品批发零售市场,依法查处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及违法销售、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略)





广州市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实施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实施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做好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根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关于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规定》和《广州市民兵、预备役工作规定》,结合本市企业实际,制定本
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种企业和中央、省属驻穗的企业。
第三条 企业民兵是国防后备力量的组成部分。战时,是城市防卫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补充扩大人民解放军所需军官和专业技术兵的重要来源,是坚持生产、保卫生产、支援战争的骨干力量;平时,是发展生产,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骨干。
第四条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民兵、兵役工作的法律、法规,完成民兵、预备役和兵役工作任务。其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巩固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进行年度组织整顿,适时开展活动;
(二)开展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思想工作;
(三)完成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任务;
(四)按规定管理和维修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
(五)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维护本单位正常秩序,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六)完成新兵征集任务,落实优抚政策和退伍安置工作;
(七)进行预备役军官、士兵和动员物资、车船登记,落实战时动员有关准备工作;
(八)按规定设立人民武装部,调配、管理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干部;
(九)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头发展生产,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十)战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军参战,保卫生产,保护群众,支援前线,完成兵员动员和物资、车船等动员任务。
第五条 企业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实行党政共管,把民兵、预备役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计划,纳入经营者职责范围,并分工1名领导具体负责。
第六条 企业人民武装部是国防体制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领导机构。
凡建立基干民兵连或建有民兵高炮、高机、通信(指挥)、工兵、侦察分队的企业,应设立人民武装部。武装干部编配原则: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配部长1人。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配部长1人,干事1人。上述建有民兵高炮、高机、通信(指挥
)、工兵、侦察连或职工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单位,可增配副部长1人、干事1至2人。按规定不设立人民武装部的单位,确定保卫或人事部门(办公室)配备兼职武装干部负责民兵、预备役工作。
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实行属地化管理前,建有民兵组织的总公司(集团、股份公司),按上述规定设立人民武装部,配备武装干部。
企业人民武装工作机构的变更,须经区、县级市、市直属人民武装部批准,报警备区备案;总公司(集团、股份公司)武装机构的变更,须经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批准,报上一级军事机关备案。
企业人民武装干部的任免由同级党委(支部)提名,由企业任命。机构改革中,对裁减的武装干部要作妥善安排。
第七条 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当地军事领导指挥机关领导下进行,实行条块结合领导体制。区、县级市和中央、省属驻穗企业及建立民兵高炮分队的市属单位,接受所在地区军事领导指挥机关领导;市属企业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由市直属人民武装部领导。
第八条 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优化组合生产组织结构或破产时,企业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下达的组、训、储任务,扩大民兵组建面,及时调整健全民兵组织,并报区、县级市、市直属人民武装部备案;民兵高炮连(营、团)建制的改变,应报警备区批
准;预备役部队班以上建制的改变,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凡涉及国防工程周围的开发和高炮阵地的使用及高炮(高机)库房的搬迁,财产的动用等,必须向上一级军事(武装)部门报告,经警备区或上一级军区审批。
第九条 企业要按照上级军事(武装)部门下达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年度军事训练、政治教育任务,保证人员、时间的落实。
第十条 配备有民兵武器装备的企业,应当把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维修纳入企业设备保养和安全管理计划,按规定落实保管武器装备所需的库房、安全设施和看管人员。
第十一条 企业人民武装工作经费纳入企业财务管理计划,计入企业管理费用。企业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和奖金,原有的福利待遇不变,其伙食补助和往返差旅费由原单位按规定报销。
为使企业民兵、兵役工作任务平衡负担,企业人民武装工作经费可实行统筹,分别由区、县级市在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含“三资”企业、中央、省属和外省、区、部队驻穗企业)、个体经营者中统筹和由市属局、总公司(集团、股份公司)在系统的企业中统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缴交
人民武装工作资金的标准由区、县级市和局、总公司(集团、股份公司)根据任务自行确定。待条件成熟时,再实行全市性统筹。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增产节约等活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贡献。
第十三条 对在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民兵工作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奖励。
对违反本规定,给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广州市民兵、预备役工作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惩处。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和广州警备区司令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995年6月13日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广电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1992年4月7日,广播电影电视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鉴定和评价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结合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包括:
(一)为解决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含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
(二)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取得的,对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三)阐明广播电影电视领域内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对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
第三条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通过一定形式和程序,组织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和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
第四条 科技成果鉴定结论可以作为科技成果登记、奖励、推广应用、技术转让、技术出口等的重要依据。
鉴定后的应用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试制生产时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五条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准确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与组织
第六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主管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编制科技成果鉴定的有关规定并监督实施、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主持本系统的科技成果的鉴定。
成果完成单位不得被委托作为主持鉴定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科技管理机构也可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第七条 负责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专家参加鉴定工作。受聘专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国内外广播电影电视领域技术发展状况。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不得成为鉴定专业委员会成员。
第八条 受聘专家对鉴定结论及评价意见应承担技术责任和保密义务,不得私自应用或为他人提供该项鉴定科技成果的有关内容。
第九条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所需经费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三章 鉴定形式
第十条 科技成果鉴定可视具体情况来用以下形式:
(一)检测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指定经授权的专业检测机构按照鉴定单位指定的项目和技术指标进行性能考核测试和评价,并作出结论。
(二)验收鉴定。由验收单位按照技术开发合同或组织鉴定单位认可的验收项目、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价,并作出结论。也可邀请少数专家验收。
(三)会议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聘请若干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一般为九至十五人)召开专家鉴定会,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结论。
各种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 科技成果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经组织鉴定单位批准,可视同已通过鉴定:
(一)经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实施单位写出书面证明的。
(二)非发明专利项目,经实践证明技术上成熟,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实施单位写出书面证明的。

第四章 鉴定程序
第十二条 符合第二条规定范围,具备下列条件的科技成果可申请鉴定:
(一)完成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已达到技术要求的。
(二)技术或学术资料齐全的。
(三)不存在科技成果权属或其它争议的。
第十三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的单位必须向组织鉴定单位报送下列材料:
(一)《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一式二份(格式见附件)。
(二)技术开发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复印件。
(三)学术或技术资料一套;
1、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实验报告、有关设计技术图表、软件程序、相关标准、国内外技术比较材料、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2、应用技术成果须附使用单位的情况报告,包括成果的应用效果、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果评价。
3、新产品须附使用期间损坏、修复记录。
4、软科学成果的学术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总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及有关背景材料、模型运行报告、国内外比较研究材料等。
5、科学理论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及该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情况、国内外学术比较材料、论文应用情况等。
6、申请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包括图片、实物、声像带、专利文件、图书、刊物等。
第十四条 组织鉴定单位在接到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及所附全部资料后,应认真地进行审查,并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组织鉴定单位应确定鉴定内容、鉴定形式、主持鉴定单位和聘请鉴定专家名单。对重大的科技成果,可呈报上一级主管机关组织鉴定。
第十五条 科技成果鉴定审评内容:
(一)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齐全并符合要求;
(二)达到技术开发合同或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和技术要求;
(三)科技成果的论点、论据明确、有关的技术数据、图表准确完整;
(四)科技成果的创造性或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
(五)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性、经济合理性和推广应用范围及前景;
(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七)在鉴定中出现严重分歧时,组织鉴定和主持鉴定的单位有权暂停鉴定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参加鉴定的专家应当写出书面鉴定意见,若有不同意见,按照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的实有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原则,视为通过鉴定意见。但在鉴定报告中应对评价意见的异议予以注明。
第十七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应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并分别签署具体意见。如发现有重大缺陷的,应责成原鉴定专家予以补充。
第十八条 经鉴定并获得组织通过的科技成果,由组织鉴定单位向科技成果完成单位领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科学技术成果视同鉴定证书(证书格式见附件)
第十九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全部文件、资料、由组织鉴定单位在一个月内归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及个人,在科技成果鉴定中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组织鉴定单位应当撤消对该项成果的鉴定。已签发鉴定证书的应在全系统内通报撤消并索回证书,再责成其主管单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给国家、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单位和上级机关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玩忽职守,作出错误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和其他人员违反国家保密规定,泄露科技成果鉴定涉及的秘密技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广播电视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鉴定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
--------------------------------------------------------------------------
| | |
|成 果 名 称 | |
| | |
|------------|--------------------------------------------------------|
| | |
|申请鉴定单位| |
| | |
|------------|--------------------------------------------------------|
| | |
|工作起止时间| |
| | |
|------------|--------------------------------------------------------|
| | | | |
|联 系 人 | |电 话| |
| | | | |
|------------|--------------------------------------------------------|
| | |
|申 请 鉴 定 | |
| | 盖 章 |
|单 位 意 见 | |
| | 年 月 日 |
|------------|--------------------------------------------------------|
| | |
|主 管 厅 局 | |
| | |
|审 查 意 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 | |
|组 织 鉴 定 |--------------------------------------------------------|
|单 位 意 见 |成果类别| |鉴定方式| |
| |--------------------------------------------------------|
| |鉴定时间| |鉴定地点| |
--------------------------------------------------------------------------
--------------------------------------------------------
| 推荐鉴定委员会成员 |
|----------------------------------------------------|
|姓 名|技 术|专 业|工 作 单 位| 备 注 |
| |职 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 | |
| | |
| 供 | |
| | |
| 鉴 | |
| | |
| 定 | |
| | |
| 的 | |
| | |
| 技 | |
| | |
| 术 | |
| | |
| 文 | |
| | |
| 件 | |
| | |
| | |
------------------------------------------------------|
说明:1、成果类别系指该项申请鉴定的成果属于应用技术成果或理
论成果或软科学成果。
2、申请表一式四份。申请鉴定单位一份,主管厅局或地(市)科
委一份,组织鉴定单位两份。
附件二:
------------------------
| 建议密级 | |
|--------------|----|
| 批准及编号 | |
------------------------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编号( )鉴字 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单位:
鉴 定 形 式:
组织鉴定单位:
鉴 定 日 期:
完成单位地址:
电 话:
邮 政 编 码:
电 挂:
电 传:
填写说明
1.建议密级:由主持鉴定单位填写。指在申请鉴定单位自报的基础上,经鉴定委员会讨论后确定的密级。
2.批准密级及编号:指依科技保密有关规定,具有密级审批权单位批准的密级及编号。
3.编号:指各级科委、国务院各部(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按年度组织鉴定的顺序编号。
4.成果完成单位:指参加该项成果研制,并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单位,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5.鉴定形式:指该项成果鉴定所采用的形式,即检测鉴定或验收鉴定或专家评议。
6.成果简要说明: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主要内容包括任务来源,研究目的及成果特点。如系应用技术成果,应写明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业化实验情况等。如系科学理论成果,应写明其基本论点、论据、学术意义及被引用情况等。如系软科学成果,应写明理论依据及应用效果等。
7.推广应用前景及效益预测: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指对该项成果推广应用范围和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定量预测。对效益的预测应附计算方法和依据。
8.鉴定意见:指鉴定委员会对该项成果做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应注明不同意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9.主持鉴定单位意见:由具体主持该项成果鉴定工作的单位填写。
10.组织鉴定单位意见:由负责该项成果鉴定工作的各级科委或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填写,如加盖公章,注明日期,以示生效。
11.主要研究人员名单:指对该项成果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员,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12.各级地方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均应按照国家科委制定的本格式印制鉴定证书。
一、成果简要说明及主要技术指标
二、推广应用前景及效益预测
三、鉴定意见
鉴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四、主持鉴定单位意见
盖 章
--------年------月--------日
五、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盖 章
--------年--------月--------日
六、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提供单位
七、主要研究人名单
------------------------------------------------------------------------------------------------------------
|序号| 姓 名 |年龄|文化程度| 所学专业 | 职称职务 | 工 作 单 位 | 对成果的创造性贡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鉴定委员名单
------------------------------------------------------------------------------------------------------------
|序号|鉴定会职务| 姓 名 | 工作单位 | 所学专业 | 现从事专业 | 职称职务 | 鉴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